|
主题:国产动画被批缺想象少情感 专家叹创作者不用心 (收藏主题) |
如果被问起在过去4年里印象最深刻的动画片,相信很多观众能列出长长的片单:《功夫熊猫》、《冰河世纪》、《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里约大冒险》……
如果在“动画片”前面加上“国产”两个字,恐怕答案就没有那么丰富了。因为在过去4年里,称得上卖座的国产片只有4部,分别是《喜羊羊1》、《喜羊羊2》、《喜羊羊3》和《喜羊羊4》。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这固然是“喜羊羊”系列作品的大成功,却也是国产动画的“大杯具”。更何况,“喜羊羊”四部曲一直没能摆脱故事低龄化的缺点,小孩看片、大人“陪绑”,一直都是该系列的观影常态。
反观《功夫熊猫》等进口动画片,无一不是老少咸宜、大小通吃的类型。联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国产动画也出过《大闹天宫》这样的杰作,连迪士尼也要道一声“佩服”。
为何发展了几十年,国产动画不进反退?现在的国产动画,究竟比好莱坞动画差在哪里?又应该向国产经典“老动画”学习些什么? 认清与好莱坞的差距
差在资金
一般而言,国产动画的视觉效果普遍逊于好莱坞动画电影。以最成功的《喜羊羊》系列电影为例,其二维视觉效果只相当于日本出品的《哆啦A梦》剧场版水平,完全无法与《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这类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动画电影比肩。假设《喜羊羊》与《功夫熊猫》在同档期上映,在票价相同、口碑又不占优的情况下,大多数观众必然会选择制作更精良的《功夫熊猫》。
当然,这种视觉效果上的差异,与制作资金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好莱坞制作一部动画电影,投资动辄过亿美元,完全是拍摄一部动作大片的投资规模。而国产动画的制作资金少得可怜,通常只有几百万元人民币。投资最高的《喜羊羊》系列,也不过每部千万元人民币的规模。这样一来,国产动画就难以在烧钱的制作技术环节精益求精,最后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较为粗糙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的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像好莱坞动画电影,通过衍生品市场带来巨大的收益完成自我“输血”,而只能靠单一的票房途径回收成本。成本回收的风险足以令众多投资商望而却步。
差在想象
先天的资金不足,只是外在缺陷,可以通过政策等方式进行弥补。而真正决定国产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电影差距的,是创作者的想像力。
2006年上映的《魔比斯环》,虽然名字很好莱坞,却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国产动画。这部影片投资高达1.3亿元人民币,和《冰河世纪》的制作成本相仿;制作时间长达四年,创作态度不可谓不认真。然而,《魔比斯环》却是一部非常失败的国产动画,故事乏味,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很粗糙,该片的最终票房只有不到300万元人民币。
《魔比斯环》的案例说明,资金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知名影评人周黎明认为,国产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差距不仅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最根本的还是想像力。“这种想像力的培养在中国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当一个新想法诞生时,更多的人不是去鼓励它,而是质疑其合理性,想像力的火花就这样被熄灭了。想象出来的东西未必是好的,但不去想象总是不好的。如果让中国人来拍《功夫熊猫》,绝不会有熊猫的爸爸是只鸭子的创意。”
此外,周黎明还认为,国产动画往往过于强调教化作用,结果导致拍出来的作品内容严肃正统,重视说教却缺乏娱乐性。
差在情感
2008年去世的迪士尼“九元老”的最后一位奥利·乔斯顿曾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要动画,要动感情。”《功夫熊猫》之所以能受到国人的追捧,是因为可爱的阿宝打动了观众,也是因为观众从阿宝的经历中找到了共鸣,比如阿宝对梦想的坚持。国产动画可以模仿阿宝的外形,甚至模拟出一模一样的“和平谷”,却难以复制阿宝的灵魂,而这恰恰是《功夫熊猫》创作团队原创的核心。
近年来出品的国产动画,有的品质已颇为精良,比如《梦回金沙城》、《兔侠传奇》等,片中也有不少桥段引人发笑,却鲜少能打动人心。面对这种情况,《梦回金沙城》的制片人苏晓红也有些无奈。“中国学习动画和从事动画的人很多,但真正的原画作者凤毛麟角。他们大部分是加工型人才,长期为国外公司代工,因此,出来的作品不是仿好莱坞就是仿日本,缺少原创精神和民族特点,难以打动观众。”在她看来,这是十几年来众多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满足于为国外动画片做代工赚钱而造成的“原创依赖症”。 向国产老动画学习
学习艺术
动画电影是一种商品,但它更是一种艺术品。上世纪万氏兄弟打造的极富民族色彩的动画电影,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万籁鸣执导的《大闹天宫》,被公认为中国动画作品的艺术巅峰,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半个世纪过去了,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日新月异,国产动画在艺术水准上却不进反退,再也没有达到《大闹天宫》的水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作者本身艺术水准不够。当年的动画创作团队,由美术家掌舵、表演艺术家当顾问。而现今国产动画的创作团队,主要由技术人员组成。
据当年参与《大闹天宫》的美影厂画师严定宪透露,孙悟空的形象是自传统京剧中演化而来。当时美影厂特地请来有“南猴王”之称的郑法祥老先生给创作团队上课。“郑老先生讲他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孙悟空。他说,舞台上很多英雄的表演方式,用在孙悟空身上并不合适。孙悟空既是英雄,又是猴子,要抓住这个本质,才能表现好。因此,不能把孙悟空画得跟一般侠客那样昂首挺胸,要缩着脖子、耸着肩膀、跷着二郎腿、搭着凉棚……这才是猴样。”
严定宪说,最后孙悟空的形象是由当时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张光宇设计完成的。张光宇那时已是知名漫画家了。而比《大闹天宫》创作时间更早一点儿的《骄傲的将军》,则是由漫画家华君武编的故事。现在的动画创作者,应该学习老动画人对艺术家的尊重以及懂得从不同艺术中汲取养分的谦逊态度。
学习创新
原创力一直是国产动画的软肋,而在半个世纪前,这却是国产动画的长项。当时的动画潮流分为两派:苏联派和美国派(迪士尼)。张光宇曾形象地总结说:“美国的卡通是圆的,苏联的是方的。”那个时代的中国动画人,从学习这两派的技法开始,在失败中摸索经验,最终创立了动画电影的“中国学派”。
严定宪说,当年拍《骄傲的将军》时,一开始完全模仿迪士尼《白雪公主》的手法。他们找来演员扮演人物,再找画师摹写下来。片子出来后,大家发现根本不对味儿。《白雪公主》是一部正剧,用同样的手法制作喜剧色彩浓烈的《骄傲的将军》,就会出问题。
于是,在美影厂厂长特伟的带领下,一帮动画人开始探索中国动画之路。他们最先想到的是齐白石的水墨山水画,大家认为那是最具中国意境的画法。下一步,就是想办法让齐白石的水墨山水在银幕上动起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诞生过程。特伟说过的“不要迎合别人,不要重复自己”这句话,对现在的动画人依然适用。
学习用心
说起国产动画的现状,严定宪曾感叹:“我们那时做部片子,只有很少的钱。现在资金不缺,各方面的技术条件都比我们那个时代要成熟,专业人才也多。我觉得主要还是缺一些有心人,用心地去做事情。”
怎样才叫“用心地做事情”?严定宪举了两个例子:创作《大闹天宫》时,大家都不知道天宫该怎么画。特伟就带着创作团队去北京故宫,找故宫博物院的人来讲解,讲故宫之所以用汉白玉修栏杆,是因为汉白玉代表云,云就是上天,表示皇帝是代表上天来统治人民的。受到启发的团队最终创作出白云环绕的天宫。
对比当年的“用心”,严定宪对现在某些动画人的“不用心”感到很遗憾。“现在有的动画人,也不去采访,也不在技艺上下功夫,拿着片子自己在那里想,怎么可能创作出好作品呢?” |
|
分享到 | |
![]() ![]() ![]()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